2024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擬推薦項目公示
我司人員陳緒龍、王永明分別作為第18、20完成人、我司作為第8完成單位完成的“紅壤區農田抑鋁降酸與產能提升關鍵技術創建及應用”研究成果擬申報2024年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具體公示內容見附件),根據有關規定,現予以公示。
公示時間:2024年11月28日——2024年12月4日。
如有異議,請實名向我司反映,電話:0592-5521521。
福建瑪塔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2024年11月28日
附件:
項目名稱:紅壤區農田抑鋁降酸與產能提升關鍵技術創建及應用
提名者:江西省農業科學院
提名等級:特等獎
主要完成人:沈仁芳,陳金,邵華,徐仁扣,金崇偉,柳開樓,馬軍偉,趙學強,朱曉芳,關賢交,劉明,何小林,陳先茂,劉廷武,鄭璐,徐小林,王萍,陳緒龍,王華,王永明
主要完成單位: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資源環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大學,江西省紅壤及種質資源研究所,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淮陰師范學院,福建瑪塔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井岡山紅壤研究所(江西省農業科學院井岡山分院)
項目簡介:江西省水熱資源豐富,氣候生產潛力大,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人為活動導致該區域土壤酸化加劇,制約了作物產能與品質提升,嚴重威脅國家糧食安全和區域經濟發展。針對江西省酸性土壤鋁毒嚴重、耕地產能提升受抑的嚴峻形勢,自2004年起,項目組經過近20年的聯合攻關與示范推廣,取得了如下創新性成果:
1、探明了限制紅壤區作物產能提升的主要因素,揭示了土壤-作物協同抑鋁降酸、鋁與主要養分互作等紅壤地力與產能提升的新機制,為紅壤區酸化土壤改良和作物生產力提升提供了理論基礎。
2、創新了一系列適用于紅壤區農田的長效抑鋁降酸與土壤培肥相結合的新技術,研發了改良紅壤的土壤調理劑和肥料新產品,為紅壤區土壤質量提高與產能提升提供了技術和產品支撐。
3、集成創建了“紅壤區旱地抑鋁降酸聚肥”、“紅壤區弱酸性稻田節氮控酸增效”和“紅壤區強酸性稻田減氮降酸增效”的技術新模式,在江西浙江等省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項目獲授權發明專利16件、形成省級農業主推技術11項,制定省級地方標準6項,農業農村部肥料產品登記證11個,發表論文170余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等SCI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4部,培養國家杰青、國家百千萬、國家產業體系科學家、國家優青、省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省杰青等6人次。
提名意見:該項目針對江西等省紅壤區酸化鋁毒嚴重從而限制作物產能提升的卡脖子問題,探明了限制紅壤作物產能提升的主要因素,揭示了土壤-作物協同抑鋁降酸等新機制;研發了系列長效抑鋁降酸與土壤培肥相結合的新技術、新產品;集成創建了3套技術新模式。項目成果為紅壤區土壤酸化治理與產能提升提供了技術和產品支撐,近三年在江西浙江等省累計推廣應用4400余萬畝,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以徐明崗院士為組長的評價委員會認為該成果創新性、實用性強,整體達到同類研究的國際領先水平。
提名該項目為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主要知識產權和標準規范等目錄
序號 | 知識產權(標準)類別 | 知識產權(標準)具體名稱 | 國家 (地區) | 授權號(標準編號) | 授權(標準發布)日期 | 證書編號(標準批準發布部門) | 權利人(標準起草單位) | 發明人(標準起草人) | 是否計入第一完成人權屬 | 是否計入第一完成單位權屬 |
1 | 專著 | 中國 | ISBN 978-7-03-022114-8 | 2008年09月01日 | CIP數據核字(2008)第074525號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沈仁芳, 楊振明,鄭紹建, 等 | 是 | 否 | |
2 | 發明專利 | 改善土壤板結的堆肥茶及其制備方法 | 中國 | ZL201210112914.8 | 2013年12月25日 | 1324865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梁林洲, 沈仁芳, 董曉英, 田鳳嬌, 徐靜, 徐萍 | 是 | 否 |
3 | 發明專利 | 一株阮桿菌及其應用 | 中國 | ZL202111114430.2 | 2023年07月18日 | 6146580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趙學強, 李小莉, 董曉英, 沈仁芳 | 是 | 否 |
4 | 發明專利 | 一種維持酸性農田根區土壤適宜pH長期穩定的方法 | 中國 | ZL202310322778.3 | 2023年10月20日 | 6420848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徐仁扣, 閆靜 | 否 | 否 |
5 | 發明專利 | Waste clay-based organic fertilizer,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 荷蘭 | 2023年06月13日 | 2029852 | 江西省土壤肥料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 | 邱才飛, 彭春瑞, 邵彩虹, 陳金, 王少先, 關賢交, 錢銀飛, 陳先茂, 陳霞, 邱小英 | 否 | 是 | |
6 | 發明專利 | 一種南方酸性土壤酸化改良方法 | 中國 | ZL202210088033.0 | 2023年01月31日 | 5718232 | 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 邵華, 梁豐, 何小林, 黃山, 朱安繁, 李小毛, 廖建武, 蘭帥, 余玉東, 汪萬生, 魏春霞, 劉亞非, 李模其, 劉敏, 盧再杰 | 否 | 否 |
7 | 計算機軟件著作權 | 雙季稻豐產節氮減排增效的調控系統V1.0 | 中國 | 2023SR1396119 | 2023年08月05日 | 11983292 |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資源環境研究所 | 陳金, 黃山, 江瑜, 朱安繁, 李秀秀, 堯水紅, 鄧國強, 王萍, 關賢交 | 否 | 是 |
8 | 實用新型專利 | 一種適用于紅壤土質松土裝置 | 中國 | ZL202021584888.5 | 2021年06月25日 | 13525693 |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資源環境研究所 | 王萍, 夏文建, 劉增兵, 陳金, 王少先, 張文學, 劉佳, 陳先茂, 劉光榮, 曹曉林 | 否 | 是 |
9 | 實用新型專利 | 一種紅壤旱地酸度快速檢測設備 | 中國 | ZL202021589158.4 | 2021年02月12日 | 12514891 |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資源環境研究所 | 王萍, 夏文建, 劉增兵, 陳金, 張文學, 唐先干, 劉佳, 王少先, 劉光榮, 李艷大 | 否 | 是 |
10 | 論文 | Phloem iron remodels root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ammonium as the major nitrogen source | 中國 |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13:561 | 2022年01月28日 |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13:561 | 浙江大學 | 劉星星, 張海華, 朱清揚, 葉佳園, 祝亞昕, 景湘婷, 杜聞昕, 周苗, 林咸永, 鄭紹建, 金崇偉 | 否 | 否 |
主要完成人情況
排名 | 姓 名 | 性別 | 出生年月 | 技術職稱 | 文化程度(學位) | 工作單位 | 對成果創造性貢獻 |
1 | 沈仁芳 | 男 | 1965-10 | 研究員 | 博士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項目主持人,負責項目的總體設計和執行。主要貢獻為,探明了強酸、鋁毒、氮磷利用率低是限制酸性土壤作物生長發育和產能提升的主要因素;揭示了環境鋁與主要養分元素互作的耐酸鋁原理,闡明了植物耐酸鋁與養分高效的根際微生物機制。研發了紅壤區旱地的根區長效抑酸、秸稈高效利用和有機無機配施控酸培肥技術。參與了“紅壤區旱地抑鋁降酸聚肥”、“紅壤區弱酸性稻田節氮控酸增效”和“紅壤區強酸性稻田減氮降酸增效”技術模式在江西浙江等省的應用。 |
2 | 陳金 | 男 | 1984-05 | 研究員 | 博士 |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資源環境研究所 | 主導項目的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技術新模式的集成推廣。主要貢獻為,研發了紅壤區弱酸性稻田的分蘗肥氮素減施和壯秧增密節氮技術。集成創建了“紅壤區弱酸性稻田節氮控酸增效”技術新模式,并主導了該技術模式在江西省的推廣應用。 |
3 | 邵華 | 女 | 1967-11 | 正高級農藝師 | 博士 | 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 主導項目的技術新模式的集成推廣。主要貢獻為,集成創建了“紅壤區強酸性稻田減氮降酸增效”技術新模式,并主導了“紅壤區旱地抑鋁降酸聚肥”、“紅壤區弱酸性稻田節氮控酸增效”和“紅壤區強酸性稻田減氮降酸增效”技術新模式在江西省的推廣應用。 |
4 | 徐仁扣 | 男 | 1965-01 | 研究員 | 博士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作為項目骨干主導項目的新機制解析和關鍵技術的研發。主要貢獻為,建立了酸性土壤、作物根表鋁形態原位表征新方法;建立了生物質炭堿性物質含量測定新方法,解析了生物質炭、秸稈腐解產物和無機有機配施的抑鋁控酸培肥機制研發了紅壤區旱地的根區長效抑酸、秸稈高效利用和有機無機配施控酸培肥技術。 |
5 | 金崇偉 | 男 | 1979-07 | 教授 | 博士 | 浙江大學 | 作為項目骨干主導項目的新機制解析。主要貢獻為,揭示了植物通過促進根系硝酸鹽吸收實現集氮素養分高效利用和鉀營養高效吸收為一體的pH微環境自優化機制,并發現了“因鐵致毒”的銨脅迫新機制。 |
6 | 柳開樓 | 男 | 1984-09 | 研究員 | 博士 | 江西省紅壤及種質資源研究所 | 作為項目骨干參與項目的技術研發和模式集成。主要貢獻為,研發了紅壤區弱酸性稻田的生物鈣調酸補鈣改土技術;研發了適用于強酸性稻田的調理劑調酸增肥技術。參與了“紅壤區強酸性稻田減氮降酸增效”技術新模式的集成。 |
7 | 馬軍偉 | 男 | 1972-06 | 研究員 | 碩士 |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 作為項目骨干參與項目的技術和產品的研發。主要貢獻為,研發了一系列抑鋁降酸增效的土壤調理劑和肥料新產品。主導了“紅壤區旱地抑鋁降酸聚肥”、“紅壤區弱酸性稻田節氮控酸增效”和“紅壤區強酸性稻田減氮降酸增效”技術新模式在浙江省的應用。 |
8 | 趙學強 | 男 | 1977-09 | 研究員 | 博士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作為項目骨干參與項目的機制解析和技術研發。主要貢獻為,闡明了銨態氮減輕植物鋁毒的機制,揭示了“耐鋁植物偏好銨態氮、鋁敏感植物偏好硝態氮”的規律。揭示了硝態氮肥通過招募特異性功能微生物類群促進水稻生長,并提高氮肥表觀利用效率,研發了紅壤區強酸性稻田的銨硝態氮肥合理施用技術。 |
9 | 朱曉芳 | 女 | 1987-02 | 研究員 | 博士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作為項目骨干參與項目的新機制的解析。主要貢獻為,揭示了土壤-根系微環境多元素互作耐酸原理,闡明了銨態氮通過活化根細胞壁磷以提高作物對磷的利用效率,參與揭示了植物耐酸鋁與養分高效根際微生物的互作增效機制。 |
10 | 關賢交 | 男 | 1979-03 | 副研究員 | 博士 |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資源環境研究所 | 作為項目骨干參與項目的技術研發和模式集成。主要貢獻為,參與建立了壯秧的關鍵指標與核心技術,探明了壯秧的節氮豐產效應,參與研發了壯秧增密節氮技術。 |
11 | 劉明 | 男 | 1979-09 | 副研究員 | 博士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項目主要參加人員。主要貢獻為,研發了紅壤區旱地的秸稈高效利用技術和紅壤區強酸性稻田的秸稈強化促腐還田技術。集成創建了“紅壤區旱地抑鋁降酸聚肥”技術模式。 |
12 | 何小林 | 男 | 1988-09 | 農藝師 | 碩士 | 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 項目主要參加人員。主要貢獻為,參與集成創建了“紅壤區強酸性稻田減氮降酸增效”技術模式,并參與了技術模式在江西省的推廣應用。 |
13 | 陳先茂 | 男 | 1972-10 | 研究員 | 碩士 | 井岡山紅壤研究所(江西省農業科學院井岡山分院) | 項目主要參加人員。主要貢獻為,參與集成創建了“紅壤區弱酸性稻田減氮降酸增效”技術模式,并參與了技術模式在江西省的推廣應用。 |
14 | 劉廷武 | 男 | 1984-04 | 副教授 | 博士 | 淮陰師范學院 | 項目主要參加人員。主要貢獻為,參與研發了抑鋁降酸增效的土壤調理劑與肥料新產品,利用凹凸棒土配合貝殼粉及多種微量元素研制成了適用于酸化土壤的有機鈣肥。 |
15 | 鄭璐 | 女 | 1986-02 | 助理研究員 | 博士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項目主要參加人員。主要貢獻為,揭示了紅壤區土壤微生物的耐酸鋁原理,參與揭示了植物耐酸鋁與養分高效根際微生物的互作增效機制。 |
16 | 徐小林 | 男 | 1981-11 | 副研究員 | 碩士 | 江西省紅壤及種質資源研究所 | 項目主要參加人員。主要貢獻為,參與研發了抑鋁降酸增效的土壤調理劑與肥料新產品。參與集成創建了“紅壤區強酸性稻田減氮降酸增效”技術模式。 |
17 | 王萍 | 女 | 1981-12 | 副研究員 | 碩士 |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資源環境研究所 | 項目主要參加人員。主要貢獻為,明確了雙季稻根系與氮素利用特征分析,參與了紅壤區弱酸性稻田的壯秧增密節氮技術的研發。 |
18 | 陳緒龍 | 男 | 1988-02 | 助理農藝師 | 學士 | 福建瑪塔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 項目主要參加人員。主要貢獻為,參與研發了抑鋁降酸增效的土壤調理劑與肥料新產品,參與了牡蠣殼制堿性調理劑對秸稈還田降酸的應用研究與技術推廣應用。 |
19 | 王華 | 男 | 1974-05 | 副研究員 | 博士 |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 項目主要參加人員。主要貢獻為,參與揭示了土壤-根系微環境多元素互作耐酸原理。參與了“紅壤區旱地抑鋁降酸聚肥”等技術新模式在浙江省的應用。 |
20 | 王永明 | 男 | 1982-11 | 助理農藝師 | 學士 | 福建瑪塔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 項目主要參加人員。主要貢獻為,參與研發了降酸增效肥料新產品,參與了土壤調理劑對秸稈還田降酸的應用研究與技術推廣應用。 |
主要完成單位情況